2017/11/06

會「反轉」的哥白尼 近代歐洲哲學 西洋哲學史慢讀漫談(43) 2017/11/06

會「反轉」的哥白尼 近代歐洲哲學
西洋哲學史慢讀漫談(43) 2017/11/06

傅偉勲《西洋哲學史》(1984)。三民。

***
今天導讀7頁。
第三部 第二章第2~4節 244-250
***

再來,幾位大位物要出場了,
但,都不算是我們概念中的「哲學家」。

那不重要。

願意從去探究表象現象中,可以再談出什麼更多深刻東東的人,就是哲學家。

如果你吵架了,你會再去多想一想:吵架和人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呢?偶然、必然?你對,她對?對的標準是什麼?
那你就是哲學家。

哥白尼、克普勒、伽利略,都是願意從現象中,再去深思的人物。

他們不會完全相信那時的「主流意見」,那時的「普世價值」,那時的「人民的決定」。

但,要如何去思考呢?要如何對心中覺得有點怪怪的東東,進行某種「考量」呢?

這就要「方法」。

同學們,你思考有「方法」嗎?
沒有啊。是啊,真的沒有。
你又不爽了。
但,你本來就是跟著別人一起呼喊,享受群眾的快感而已啊。

不是嗎?
那你跟我說,你如何思考出你的答案的?

那怎麼能讓一個人思考有方法呢?
多讀書啊!用書中所看來的方法去「練習」思考啊?

什麼?這樣嗎?

對啊。

你「會」騎腳踏車,不就是看看別人怎麼騎,然後你要去跟著「練習」,練習再練習,於是你就會了。不是嗎?

而且,你的騎法絕對百分之百,不會跟他人,一模一樣,不是嗎?
思考亦然;思想亦然。

但這幾位之所以引領近代哲學的風起雲湧,就在於他們用了新的「方法」,
這方法是:對大自然,用經驗式的觀察,用數學式的推理,去對之做出說明。
這種「說明」,可以重覆的「驗證」經驗。

人,還是無法忘情於「普遍性」的心中的那一驅力,
只是「數學」代替了「上帝」。

但,數學來了,「數學」解釋不了的地方,就「不見了」。
例如,某種第一原理。
無法解釋,就想法子「忘了」,或不去碰。

牛頓就是這樣,他說:

我們陳述萬有引力如何活動,但對引力的性質或本質則可置之不理。」p251

所以,我們會算f=ma
但我們不知,為什麼會有萬有引力。

社會科學是從自然科學來的,也如此。

你看到很多「不公平」,你會去對抗不公平,
但不公平怎麼來的?
你的答案都是喊口號的啦。你論證不出來的。

但不重要。
相信自然科學的我們,也就相信「忘記」「怎麼來的」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