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4

你是「斯賓諾莎」的同種人嗎? 近代歐洲哲學 西洋哲學史慢讀漫談(47) 2017/11/14

你是「斯賓諾莎」的同種人嗎? 近代歐洲哲學

西洋哲學史慢讀漫談(47) 2017/11/14
傅偉勲《西洋哲學史》(1984)。三民。

***
今天導讀20頁。
第三部 第五章 289-308
***

斯賓诺莎,是一位孤獨的哲學家。

我想,上帝會讓他出現,是上帝的絕對仁慈。
他的一生作為,
不知道成為多少志求於哲學的人的指路燈。

斯氏,
「是在乎獲心安理得的絕對體驗境地」,…
「斯氏所獲的是高度的人生智慧與超拔的生命境界」p307 。

對某些人而言,這是一種讓人一輩子欣悅的目標:解脫煩腦與心安的踐履。

但,斯氏之所以是斯氏,之所以特別的對「現代的」某些人有吸引力,在於他達到這目標的方法:用理性思維與數學方法來達到。

對,用「理性思維與數學方法」,這是他特別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他同時也強調:「直觀性的知識」。

所以,他的耀眼在於他用一輩子去消解這二種思考方式的矛盾。

直觀知識才能理解上帝,「我們越是理解個別事物,越能理解上帝」p305。

換言之,真正對「他人差異」的理解,是不可能用「理性」「理論」來達到的;
只有「直觀」,只有「用生命的設身處地」才能理解「必然有差異性的他人」,才能解悟上帝,才能是「最高的倫理生活」p305。

大部分的人都是用識性的概念和話語來大聲喊喊說:尊重他人。

那是假的啦。
所以一有衝突,
對付別人的手段,罵起別人來,就會覺得「別人是動物般的爛」地下手。

說斯氏是汎神論形上學體系,就是他用「形而上的高度」來感受人的存在。

但這談何容易?「一切偶然性都可解消,化成必然秩序的個別串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