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7

考研答題的思考:取代 v.s. 推理




考研的答題:「取代」v.s.「推理」


很棒的提問
看到你的提問,真的很開心。能問出好問題了!

Q:

這兩天在做清大的歷屆考題,然後加上考完XX的感想後,我發現研究法的部分大概都會出ㄧ個主題,然後問做相關的研究的流程..就等於是論文各部分的大綱。
我的問題是..問題意識的部分很難拿捏下筆,而且很難在考試的短時間內想出來,但往往問題意識要先出來才能有其他部分..
那我目前該怎麼做什麼準備或要怎麼想問題意識才能在考試的時候思路比較快?


A:

一、基本上並沒有什麼是「正確的」、「對的」的問題意識。而是找出「適合」的問題意識來破題。

二、什麼是「適合的」呢?你能有完整、合乎推論、並且對事作做出最大說明的「理論」,就是最適合的。

三、所以,應是想出一個你覺得有足夠把握,能夠寫得很多很滿很爽的理論架構,然後就用它好好的說明和推理。

四、對一位閱卷者而言,基本是看一位考生對某一事,有沒有能力能夠用理論把事件說好說滿說得有最大解釋力。這是打分數重點。

五、當然一位閱卷老師會有自己的理論預設,但那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自己的理論用得好,至少會被肯定。


理論推理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我們往往在做解釋時,只是拿「另一個名詞」來取代「你的提問」,然後我們就自己以得意的說:我們人解釋。甚至是:有讀書。

例如,討論打電玩打得入迷的現象,如果你很快的就用「電玩上癮」來解釋。但什麼是「上癮」呢?你說不出來。你反正拿一個在媒體紅的名詞,用來取代那個提 問,於是你就覺得是有讀書,有做「研究」。但,你只是換一個名詞而已。

理論,並不是某種名詞,而是一種思維架構。在種思維架構中,你依此架構來做出某種「推理」過程,來對那個提問現象進行說明。「推理過程」是重點,因為這裡 有一個過程的運思,而受過訓練的運思往往是邏輯的,也就是別人也可以透過對「你的運思」的重覆操作,來理解你的想法。

當不同的人,透過對你的運思的重覆操作,而獲得相同的思考結果,那麼你的思考結果就是具有「客觀性」。

為什麼說是客觀性呢?像數學1+1=2是一種每人都會做出相同結果的運思,所以是客觀性。所以,如果你對某一問題的理論推論,別人透過此種推論過程,都獲 得和你相同的理解結果。就是一種客觀性的解釋。而這是學「理論」之所以是碩士級學生必要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