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0

一定要看過去,雖然你也一定不會「懂」:柏拉圖的形相論(存在論) 西洋哲學史慢讀漫談(16) 2017/09/20

一定要看過去,雖然你也一定不會「懂」:柏拉圖的形相論(存在論)

西洋哲學史慢讀漫談(16) 2017/09/20
傅偉勲《西洋哲學史》。三民。

**
今天導讀9頁。
第三章 第二節 形相論 91-99
**

都講在前面了:你一定看不懂這章。

但這是個好例子,來說明:
你如何去讀那種一開始幾乎完全看不懂的內容,文史社哲類。

來,
一、先掃瞄的看過去。這部分最「苦」。但,最後你能不能往下讀下去,這是決定性的「步驟」。

二、看 我的導讀。(如果是別領域,先去看簡介之類的書,抓住看書的基本十字座標)。

三、有了簡介性的指導方向後,有了某種基本的看書「視角」後,你再去「讀一次」。一般而言,你會有那種「咦,以前怎麼看不出來」的那種驚嘆。對,這就對了。

四、就是這樣的「循環」,讓你不斷的一層一層的向上提升上去。每循環一次,你都感到一種「成長」,都看出了「以前沒有能力看出」的東東。對,就是這樣!

柏拉圖的基本「原型」,這一原型幾幾是數千年來西方主流文化的「原型」:
「感覺經驗的對象或即具體存在者,…流變不息;只有依據理性,層層廓清『存在』概念的義蘊,才能真正把握實在或本體」。

所以幾個論辯架構就依此發展而吵了數千年。

一、感覺(感性/經驗)與真理(本體/實在)是什麼 樣的關係,是一種對立形的關係,即感性與理性是對立的,二選一的;還是說,感性與理性之閶是一種「可轉化」的關係?

二、依據「理性」來澄清兩者之間的關係,但這個理性是什麼樣的理性呢?是理性的、知性的還是辨證的?

三、「真理」是概念的(唯名)的,還是實在的(實存的)?

四、人可理認識理性嗎?(後來康德的知識論進路)

五、直覺可以是理性嗎?(現象學的進路)

六、「非理性」是一種什麼樣的理性?(後現代進路)

最後,柏拉圖的「山洞喻」故事是你一定懂的基本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