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1

西洋哲學史慢讀漫談(3) 2017/09/01

西洋哲學史慢讀漫談(3) 2017/09/01

傅偉勲《西洋哲學史》。三民。

** 今天導讀6頁。
     第一章第一節 埃歐尼亞學派  p15-20
**

學派開始來了。

看到學派,你準備怎麼去讀這些所謂學派的東東呢?

一、不要背,但要「看過去」。

你必須知道有什麼內容,你腦袋才能有「材料」去思考。
這一點非常重要。
人,一定是要有「材料」才能思考的,這是「思考的結構」。所以,如果有人平常不讀書,肚子沒材料,又愛說自己會思考,那是不可能的。

沒有麵粉,就一定做不出麵包!

二、一個學派和一個學派之間,為什麼會「相續的產生」呢?這是你讀書時,要放在心裡的「問題意識」。
它們一定是碰到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讓A學者搞不定,所以B學者,就去「補救」。於是學派就產生了。

那個問題是什麼呢?學派是如何沿著那個問題,而有新的想法被開展出來了呢?

書中一定都有提到。但如果你讀書時,心中沒有「問題意識」,你就會抓不到這些重要的脈絡。
看到脈胳,看到如何沿著脈絡來完善某一思考方向,這就是思考訓練。


我們可以看到,在對本體論的思考發展中,從水→無限者→空氣。這樣的發展是不是可以被解釋呢?如何解釋?這樣的解釋合理嗎?

自己的思考能力,就是和書中的不斷交涉過程發展出來。

我們可以看到,用空氣比水來解釋,能夠解釋更多的現象。尤其是「變化如何可能?」這一疑問。也就是推動變化的動力,如何來,如何可能?這是「動力因」。

讀書,你真的不要去背內容,用這樣的「扣問」方向,一點一點的思路就一定會打開。

舉例啦,
新聞系的「信仰」是:自由是新聞的本質。

於是我們可以問:自由這個本質,如何可能的推動著「新聞現象」的變化呢?嗯,「動力因」的扣問來了:自由如何讓電視取代報紙成為更重要的媒體現象呢?

你一定答不出來。沒有人答得出來。

因為,說自由是新聞的本質,只是一種「直觀的想像」,完全無法用來合理的推演新聞的演變。

說自由是新聞的本質,就學術的角度而言,和說水是萬物的本質,一樣的那樣一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