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31

文藝復興對哲學做了什麼?近代歐學哲學 西洋哲學史慢讀漫談(40) 2017/10/31

文藝復興對哲學做了什麼?近代歐學哲學
西洋哲學史慢讀漫談(40) 2017/10/31

傅偉勲《西洋哲學史》(1984)。三民。

***
今天導讀9頁。
第三部 第一章 文藝復興時期 228-236
***

文藝復興,在這本 書中的按排上,佔了一個很有趣的地方。

這裡似乎沒有什麼哲學,但為什麼在一本哲學史的書中,要被排了進去呢?

這章談的是維持生活的物質狀態/社會模態上的變化。
這裡強調的是,這些生活面的改變,對某種新思考的影響,以為可能造成的「推動力」。

這裡是一種很典型「史觀」,我們可以大致說是「唯物史觀」。

唯物史觀,不是拜物史觀,而是強調「現在生活的面向」,也可以說是「物質基礎」,對思想狀態(也可以說是上層建築),所產生的無法被忽略的作用力。

我們可以看到,人本主義、古代哲學、民族國家、政治法律制度、宗教改革等,這些和生活具有緊密關係的「生活面向」,對於某種哲學思想系統所能產生的影響。

這本書以前是沒有這樣談的。

並不是說「物質基礎」對以前哲學沒有作用,
例如,很多哲學書中都會強調:奴隸制度對希臘哲學系統模態的影響。
文藝復與會被以物質基礎的重量度來加以被談論,是因為其作用太明顯了,無法不被帶過。

物質基礎對上層思想結構的「不可忽視性」的影響,
這種理解態度,是你一定要具備的,因為這是很基本的論述模形。

例如,現代新聞樣態是如何被影響而形成目前你所熟悉的狀況呢?

這和印刷科技、都市生活興起、中產勞動階級的重要性,等等物質基礎有密切的關係。
沒有這些,就沒有現代新聞業。

新聞自由,喔,那只是後來「被加上去」的很棒的「精神振奮(思想)飲料」。

有了它,很好;真的,沒什麼不好;也值得被追求。

但,決定現代新聞業的興趣,它不是主力作用。

這樣,你就知道,讀歷史有多重要了吧,
歷史,談的恰恰 是歷史的「物質基礎」。